ENGLISH |
伴随玉米市场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化,2018/2019年度玉米市场基本面博弈进一步加剧。尽管2019年5月23日临储玉米拍卖高调重启、提价200元/吨消息兑现,月内粮价平均上冲幅度破100元/吨,5月末6月初价格推升至年内高点,北方港口收购价一度高达1920元/吨,但夏季南方非洲猪瘟疫情恶化,全国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大幅下调,国内玉米下游消费占大头的饲养需求明显萎缩,全国玉米现货市场整体购销气氛不佳。政策性拍卖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作用趋向弱化。
截至9月26日当周,2019年临储玉米拍卖运行总计19周,累计投放7357.8万吨,成交总量2172.1万吨,总成交率30%,成交量同比大幅下滑6475.5万吨,比2018年前19周成交总量下降4260万吨。其中,2014年产玉米成交378万吨,成交占比17.4%;2015年产玉米成交1794万吨,成交占比82.6%。分地区来看,黑龙江省成交总量1088.6万吨,成交占比50%;吉林省成交总量646.6万吨,成交占比30%;内蒙古自治区成交总量357.3万吨,成交占比16%;辽宁省成交总量79.7万吨,成交占比4%。
2019年5月23日首拍火爆,当周投放400万吨,成交362万吨,成交率91%,平均溢价53元/吨。2014及2015年产玉米拍卖底价同比提升200元/吨。其中,吉林三等玉米2014年产1600元/吨,各省区间价差50元/吨,等级间价差40元/吨。但下游需求低迷,拍卖火热难续,自6月下旬拍卖第5周开始,成交率跌破五成,至8月末拍卖第15周开始,成交率始终处于10%以内。而自9月5日第16周投放总量缩减50万吨、至350万吨规模之后,成交率依然个位数,2018/2019年度最后一期的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总量10.5万吨、成交率3%录得年内新低。
国内政策陈粮库存压力主要来自于东北临储库存结余,而2015/2016年度临储玉米收购总量1.2543亿吨,叠加之前年度结转,造就了2016年底2.3亿吨的天量库存规模。2017年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存储玉米定向销售、分贷分还及包干销售等“多管齐下”,总计5732万吨库存得以释放;2018年政策拍卖提前至4月中旬启动,美产玉米定向销售、分贷分还及临储玉米拍卖再接再厉,且周度700万~800万吨的投放规模空前,最终总计1亿吨库存投放转移至民间市场。
2019年临储拍卖稳步推进,截至9月26日当周临储库存总计约5200万吨,基本为2015年产玉米,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地区存量占比分别为51%、24%、18%和7%。从2016年底的2.3亿吨到2017年底的1.7亿吨,再到2018年底的7400万吨,最后是当前的5200万吨,国内临储玉米库存规模明显缩小,存储压力得以有效释放。此外,2015年产临储库存面临陈化或霉变,2020年再投放则定向销售给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可能性较大。
基于超低位的拍卖成交率和相对减弱的陈粮库存压力,临储玉米拍卖对玉米现货市场的整体影响作用进一步弱化,伴随新粮上市规模持续扩大,玉米市场各主体关注点及购销操作重心向新季玉米市场转移。以黑龙江2015年产三等玉米拍卖成交价1600元/吨计算,出库升贴水费用包含在内的成本对比新季折干粮价略高,且新粮上量施压东北行情温和回落,加工企业厂门收购新季玉米优势将再度扩大。
尽管2019年国庆节后第20周临储玉米拍卖公告推延发布着实令人揪心,但与其说市场各主体对节后拍卖是否延续而普遍关注,不如说是当前阶段的玉米市场缺乏利多支撑。10月8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自2019年10月18日起暂停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竞价销售,10月17日(下周四)将为2019年临储玉米“最后一拍”。
整体来看,临储玉米停拍的影响也仅限于心理或炒作层面,且为短期效应。一方面,低成交、高成本决定临储玉米继续投放乃至停拍均对短线现货行情走势的实际影响甚微;另一方面,陈粮库存压力释放,新年度拍卖投放总量及市场流通占比不及往年,政策粮中长线定调价格走势的时代料将一去不复返,玉米市场回归基本面博弈的态势将进一步凸显。
(来源:粮油市场报)